《我曾在这里》:世上最黑暗的旅游景点
有些人会想参观大规模处决、天然灾害或核灾地点,似乎是件很奇特的行径,然而每年仍然有大量的游客,旅行到世界各地这类带着血腥历史的景点,任何人心中不免产生疑问:他们是想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或者纯粹是病态的好奇心驱使呢?
当法国摄影师迪兹纳瑟(Ambroise Tézenas)读到「海洋女王号火车意外」(2004年一辆行经斯里兰卡沿岸地区的火车,中途被印度洋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沖毁)已经变成某些旅客的旅游景点时,他开始思索这些问题。迪兹纳瑟曾经在四年前到过斯里兰卡,拍摄当地遭逢海啸灾后的重建情形,而直到现在他仍然无法缓解当时感受到的死亡与毁灭记忆,因此他无法理解为何其他旅客癡迷于这样的场景。
天壤之别的对立想法促使迪兹纳瑟开始研究「悲暗观光」(Dark Tourism),一种西方观光学近年来提出的新兴概念,藉由全球各地与人类历史相关的惨剧或暴行,吸引游客造访观光。当他越来越了解到人性某部份迷恋于邪恶与死亡,他就越想透由镜头来捕捉这些情景。
迪兹纳瑟的新摄影集《我曾在这里》(I Was Here)蒐集了遍布全球的十多个悲暗观光旅游景点,类似于主题性的照片记录了赤裸裸的无情人性。过程中他使用大片幅相机架设在三脚架上,拍摄时保持在慎重的距离,这些景点包括纪念大屠杀、刺杀行动、大规模处决和核灾的事发现场。
他试图用游客的角度来经历这些地方,他不愿用特别採访权来拍摄,反倒是跟着一般的旅行团脚步,花费与其他游客相同的观光时间来进行摄影。而且即使在途中蒐集了各地的导览书和宣传手册,他也不愿在书里透露太多的资讯。
迪兹纳瑟说:「这本书的概念并不是去某地待上数个月,我希望能让读者有立即性的感受,就像一般游客所做的那样。我没有透露自己是摄影记者或是拥有特别採访证,一切都是安静且迅速的行动,因为这并不是一本历史书籍,而是表现出这些事情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
他所到的每个地点随处可见游客不经意,或是刻意冒犯的例子。像是在柬埔寨的刑讯室里,他看见一名游客在墙上刻下「我曾在这里」,而在其他地方也看见游客嬉闹玩笑,并欢乐自拍的景像。
「我的概念并不是像纪实摄影大师Martin Parr那样拍照,因为人们能在这些地方随便轻易的拍照,使它们看起来非常荒谬。照片应该是要道德的展现出:『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你根本不该去那里。』」
除了既有的导览和商业化的礼品店,迪兹纳瑟还看到某些地点竟明目张胆地将之游乐园化。像是在拉脱维亚的前军事监狱「Karostas Cietums」已经被改造成可供过夜的旅馆,里面还有互动式体验来吸引极端的冒险迷。当迪兹纳瑟到达的那一夜,一群高中生关在牢房里过夜,半夜时不时还会有工作人员乔装的警卫来巡逻盘查。
迪兹纳瑟并不打算谴责或是嘲笑这些他在旅途中所遇到的游客,如果可以他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起人们讨论这些问题,这些即使经过多年旅行和思考,却仍然困扰着他的事情。
「也许你应该去,又或许你不该。但至少你该先思考自己为何要去那些地方。」迪兹纳瑟最后这样说道。
书籍资讯
书名:《我曾在这里》(I Was Here)
作者:安布瓦兹迪兹纳瑟(Ambroise Tézenas)
出版:Dewi Lewis Publishing
图片出处:Wired
最热文章
Haddadi这辈子唯一跟姚明对位的那场比赛,竟写下超悲惨的
Hahow好学校获心元资本千万级台币天使投资,打造全球最有趣
HaiderAckermann入主Berluti时装说故事悲
Haier U5000超大码「手机」
Hailey Baidwin 、 Adrianne Ho 与
HAIMA海马欢动H11掀背新车正式发售!
Hair Highlights you need ! 派对
HAITEC华创车电与中国BAK比克电池签订战略协议,将合作开发电动车用电池模组
Hajime Sorayama x British Knig
HAKERS以热忱打造户外经典 关怀台湾生态
HAKNOOK计画将在中国建立第三座轮胎工厂!
HAKO原木 IC卡片夹,给你正港的Mr.Big气度
随机文章
医疗集团总裁:神韵复兴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牙科医疗集团总裁MarlonBerrett5月2日晚,神韵北美艺术团来到美国犹他州的奥格登,在布朗宁
医疗领域的性别主流化
背景 一般而言,女性的社经地位较低,加上文化对女体的歧视,女性的健康需求较不被重视,在健
医疗领航深耕云林
台大医院林芳郁院长、黄世杰院长云林分院黄瑞仁院长改制十五週年庆祝大会台大医院云林分院自署立云林医院改
医疗,是一份同时动用到你的心与脑的天命
Photo by Matheus Ferrero on Unsplash医疗是一门艺术,不是一种交易
医病有代沟?骨鬆患者医嘱遵从性低「沟通」是关键!
「骨质疏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根据国际骨质疏鬆症基金会发布的一项
医病沟通无障碍斗六慈济医院病人安全週登场
病人安全除了医护同仁外,病人、家属也要一同努力!斗六慈济医院响应卫福部计画,昨日上午举办升格后首次「